比利时画家布尔汗·阿米尔专访:与上海的感情 类似于爱情

比利时画家布尔汗·阿米尔专访:与上海的感情 类似于爱情

金山人文2017-10-27 16:0611280上海金山

  新华网上海4月7日电(邹瑞玥)出生在约旦,求学在中国,毕业后活跃在比利时和中国;用母语写作,用法语生活,用中英文交流谈判,最终用绘画求大同,这就是布尔汗·阿米尔(Burhan Amer)独特而丰富的人生。他的主题画展“A Journey”即将于4月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程及美术馆开幕。

  1960年.布尔汗·阿米尔出生于约旦图巴斯。1979年,巴勒斯坦派遣了一批留学生前往刚刚实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布尔汗就是其中之一。从1979年开始,他在中国生活了9年,并就读上海同济大学土木建筑工程系,获得硕士学位。

  “一开始,外国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的交流是非常少的。” 布尔汗对记者说,那时候留学生们通常聚在一起,“所以我在读书的时候没有谈过一个中国女朋友。”

  然而,对于童年颠沛流离的布尔汗来说,在上海的生活仿佛漂泊的小船终于找到了宁静的港湾。逐渐的,他开始走出了留学生的圈子,至今布尔汗还记得他和同学如何在导师的带领下,坐55路到十六铺乘轮渡去浦东,千里迢迢背回一大筐菜肉。“那时候浦东的菜比浦西便宜很多,谁会想到那样一块农田后来能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布尔汗感叹说。

  尽管布尔汗·阿米尔研读的是理工科专业,但他对文学和美术都兴趣十足。在上海求学期间,他读《红楼梦》、读鲁迅,“《红楼梦》我花了三年时间才读完,边查字典边看,还要请教别人。那时候我开始觉得,中国人太复杂了。”而通过接触鲁迅深邃冷静的思想,让布尔汗更加理解中国人。

  在上海,布尔汗度过了9年最美好的青春时光,毕业后,从事建筑行业的他参与了如新锦江大酒店、海天宾馆等项目的建设。之后他去比利时工作,并一直与中国保持着密切关系,经常在两国之间往返。“80年代读书的时候,我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没有太多的概念,也不知道这个国家会怎么走,但是后来几乎每一次回来,都能看到上海变得不一样。”布尔汗说。

  骨子里,布尔汗把自己当做上海人。“在很多地方,我都会觉得自己是个外国人,不仅是在中国的其他城市,甚至在比利时也是如此。所以我有一个习惯,不论白天我在中国哪个城市,晚上我一定要回到上海,在自己的家里睡觉。”除了聊天中不时蹦出一两句上海话,布尔汗还有许多老上海人的习惯。他偏爱静安、徐汇等传统的“上只角”,爱吃小笼包而且要挑网红店,他也会抱怨如今楼房里邻居互不熟悉没了老弄堂的亲近感。在比利时,布尔汗娶了有四分之一中国血统的律师太太,他说自己又莫名其妙染上了上海男人的毛病:“怕老婆”。

  在布尔汗看来,与上海的感情,某种程度上类似于爱情。在他的右臂上,纹着“上海”两个大字。在上海,他挥霍了美好的青春时代,建立了自己的人生观,最好的朋友也都在这里。“感谢上海,让我没有沾染懒惰的气息。”布尔汗说,上海人会动脑筋,能够把事情计算得很清楚,日程安排得井井有条,这点深深影响了他。前几年,布尔汗把自己在上海的留学经历写成了小说,由他的太太翻译成法语,在比利时出版,名为《巴勒斯坦的蝴蝶》( « Le Papillon de Palestine »)。

  布尔汗热爱旅游,足迹遍及欧洲、亚洲及中东,这些衍生出人类古老文明的地方给予他无限的灵感。“一个番茄,一根黄瓜,上海人可以做出三个菜;放在广东,三十样东西最后做出一个菜。”从各地的美食里,布尔汗也读出了完全不同的地方性格。文化交集影响,在布尔汗的内心产生出具有个人意象的世界,他也更加认识到语言的局限性,决定用绘画来突破文字。布尔汗成为了一名画家,画布和多彩的调色板是他尽情挥洒的天地,他追溯着情感色彩,嬉戏着明暗色调,任由诗意自由地驰骋。

  旅行的人生让布尔汗·阿米尔对世界有着更多的敏感和激情,他将在上海交通大学程及美术馆展出的画展因此也被命名为“A Journey”。生动鲜艳的色彩、充满活力的意境、温暖的色调变化,融汇着各种文化冲突所带来的缤纷绚烂。2016年11月,布尔汗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艺术主题画廊成功举办了个人画展。当地艺术评论家这样评论:“布尔汗的绘画没有边界,他准确地把握他的情绪与感受,看似抽象的画面对他而言,有具体的时间,地点,以及它对世间变幻的看法,他在绘画中得到了真正的自由,网络游戏取名网-游戏取个好名字!也治愈了他。如果文化是最重要的粘合剂,它已经把阿米尔撕裂过许多遍,又被他自己重新粘合在一起,也许你会在他的画面中找到这样的痕迹。”

  此次上海程及美术馆将展出布尔汗近60幅作品,大多是他在最近五年内创作的。布尔汗还受邀于10月在广州越秀区逵园艺术馆展出他的作品。

上海金山区 Copyright © Copyright www.shjs.cc Rights Reserved.
比利时画家布尔汗·阿米尔专访:与上海的感情 类似于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