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我听过你的课我的好老师2017上海教书育人楷模揭晓

最新我听过你的课我的好老师2017上海教书育人楷模揭晓

金山人文2017-10-18 0:2110800上海金山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2017年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由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上海教育电视台组织开展,挖掘出一批在教书育人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经专家评审和公示,并报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审定,推选马新玲等10人为2017年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马龙生等10人为2017年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提名。

  在华东理工大学,马新玲主讲五门本科课程,学生评教全部为优秀。连理论力学课这样的专业基础课,她都能上得场场爆满,不少学生整个学期都来旁听。 为贴近学生、服务成长,家住松江的马新玲,往往一个月里有25天住在学校奉贤校区的教师公寓。入住时,她几乎可以不刷卡,只刷脸。

  近年来,马新玲连续指导六届七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学科竞赛合计获得23项国家级奖、74项上海市级奖,指导本科生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7篇,并获国家专利授权12项。她担任10个班级的班导师,有一次去参加模范班导师标兵评选,不少学生粉丝专门跑去答辩现场为她加油。

  马新玲曾获得全国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奖、上海市大学生力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等多项荣誉。此外,她也曾主持负责五项校级和上海市级教改项目,入选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抛开这些荣誉不论,她首先是一位将帮助学生成长看成自身价值所在的教师。

  多年来,马新玲秉承用责任担当、用智慧引导、用感情浇灌的工作理念,采取爱心为先,教学为基,创新为要,培养为重的工作方法,探索出以赛促教、以做促学、知行合一的教育模式,全身心投入本科教学、创新实践活动指导和班导师工作,用扎实的成绩赢得了华理师生的广泛赞誉、尊重和喜爱。

  包蓓姹200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之际,她放弃了其他高薪、体面的工作,加入上海第一批三支一扶的队伍中,选择了到师资紧缺的奉贤乡镇学校支教。两年支教期满,她毅然决然地选择留在奉贤,这一坚持,就是十年。

  支教期间,作为一个新教师,包蓓姹一心扑在教育教学上,努力从各个方面汲取养分,让自己快速成长。她的风采在校、区的各项展示课中展露。此外,在各项教育教学比赛中,她屡获佳绩。她所担任班主任的班级连续两年被评为区红旗中队,她本人也获得了上海市优秀三支一扶大学生的称号。

  支教快结束时,面对学生的不舍和学校的挽留,包蓓姹最终决定留在奉贤继续任教,选择了把教师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正式加入教师队伍后,即便她的家离学校较远,每天来回路上要花两个多小时,但她总是学校里最晚离开的一个。

  2013年,根据区教育局的安排,她又来到了新开办的青溪中学,成为南桥新城教育拓荒者中的一员。哪里需要她,她总是二话不说地走上新的岗位。每一次的角色转换,她都以一名新教师的态度努力学习,毫不松懈。

  芦秀兰从教35年,1992年投身职业教育,先后在两所职校担任书记、校长。她带领上海市南湖职校师生围绕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优化办学环境,努力把学校办成学生精神生活的家园。让学生享受成长的愉悦,持之以恒地发掘潜能,积极乐观地面对未来,为学生的职业发展、人生幸福奠基。

  在办学理念方面,芦秀兰积极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开展创业教育、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强化文化基础、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改革评价模式,探索实现把需要生活的人培育成生活需要的人的办学理念。

  芦秀兰积极在校内推动建立给想干事的人机会,能干事的人舞台,干成事的人荣誉,不干事的人危机的管理机制,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的提升。在她的积极推动下,学校着力建设双师层、骨干层、专业带头人梯队,实现教师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

  芦秀兰还带领学校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优化学校专业布局结构,形成了以精品特色专业、重点专业为引领的四大专业群。她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三联五建的校企合作新机制。在她的努力推动下,学校实现了多专业中本、中高贯通培养;邮轮专业试点中外合作;网络专业推行双证融通、物流专业试点现代学徒制;烹饪专业与企业共建创业孵化。围绕校企合作机制、专业特色鲜明、师资结构优化、国际化教育突破、数字校园建成、社会服务功能拓展、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和创建国家级示范校等8个方面,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近年来稳步提高。

  李文萱从教36年,在12年一贯制学校、完中、初中和教师进修学院等四种类型学校担任校长28年,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办学思想和治校方略。她善于把理论与实践对接,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校长生涯28年,她改变了好几所学校的办学质量。

  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李文萱任徐教院附中校长。她以坚忍不拔的改革勇气和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历经十余年的奋斗,带领一所教育教学质量亟待提高的学校走出困境,将其打造成家门口的好学校,是徐汇教育建峰填谷的生动案例。有业内专家如此评价:其办学精神、办学实践与取得的成功经验对今天上海基础教育实现转型,办出公平、高质量义务教育学校,具有典型意义与推广价值。

  2013年10月起,李文萱担任徐汇区教育学院院长。为了更好地服务区域教育改革,在她的带领下,教育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机制建设、体系建构、范式突破等方面进行了积极、丰富、扎实的探索创新。

  作为上海市特级校长,李文萱发挥示范辐射,引领了一大批优秀校长的专业成长。她先后获得了全国、上海市和徐汇区的荣誉称号20余次,主持市级以上科研项目10多项,获得科研成果奖近20项,公开出版专著4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张少伯从教三十余年,一直追求最有温度的走心育人方式。他会在学生过生日时,送上有亲笔祝福信的笔记本。尤其是每届高考季,他都用书信这种最暖心的方式给每一位学生送上私人定制。

  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和优秀的班主任,张少伯以良好的个人素养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灵动的教育智慧引领启迪学生。他用爱抒写着每一天工作的诚挚与充实,用智构筑了每一届学子的生动与风景。

  在班级管理中,张少伯奉行并坚守的理念是:有制度,但不唯制度,巧用激励制度,慎用限定制度,决不滥用处罚制度,在班级中形成讲秩序、讲团结、讲效率、讲情趣的风气。他带的班级,时常传出学生们开心爽朗的笑声。在他看来,老师妙趣横生的讲解、师生间平等温馨的对话、同学中轻松欢悦的说笑,这些都是舒缓剂,让疲乏困顿的学生们得到放松;是遮阳伞,让学生们在笑声中感受到清凉的慰藉;更是加油站,在一段小憩之后轻松前行,让学生们用更为饱满的热情、更为愉悦的心境投入到学习之中去,真正实现学习的有效性。宽松不失严谨、活泼又显踏实是张少伯追求的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团结的集体,教育的集体就是会产生强大的力量。张少伯常常告诫学生,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他让学生们明白: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永葆其生命价值一个人走,可能走得快,但要想走多远,就要一群人走。

  有35年教龄、31年党龄的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张黎声教授将艰深、枯燥的专业课演绎成深刻的人生大课,在专业教育课中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学生启明心智,让课堂主渠道功能实现最大化,将人体解剖学上出了生命哲理与使命担当。

  张黎声精心设计人体解剖学第一课,并把解剖楼的一楼布置成遗体捐献文化长廊,让学生了解遗体捐献、接受和利用的具体过程。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价值,让专业教育课堂上出情怀担当,奏响育人主旋律。每个学期,张黎声都亲身带领学生拜访遗体捐献者登记者,解读和体悟他们的生命观,并邀请他们来校与师生面对面座谈,共同发掘这门课可以承载的感恩、敬畏、责任价值观。他让学生在收获专业知识之外得到人格的历练与提升,他注重在知识传授中实现价值观的同频共振。

  张黎声在学科建设上全身心地投入,将教研室的特色课程腧穴解剖学打造成了上海市精品课程和全国中医药院校的标杆性课程。他的课堂教学深入浅出,每年的教学质量评估都是A级。他连年被学生评为明星教师。

  张黎声的个人魅力更是征服了一众粉丝。从田径、篮球到排球、足球、羽毛球,他无所不能;从唱歌、演讲到辩论、主持、打鼓,他样样都行。校园内的多项文化活动上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用自身的人文素质和人格形象春风化雨般影响着学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们。

  作为上海发明协会的一员,陆广琴积极指导学生参加上海市创造发明设计竞赛及上海发明创新大赛。她善于以工程、计算机、数学及生物信息学等交叉学科带领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前沿课题研究。在她的指导下,学生们能将各个学科的思想结合起来,有效地衔接校内研究性课程和校外的素质教育。

  陆广琴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以及为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她孜孜不倦地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许多学生走上了科技创新之路,有很多已经在国内外知名大学攻读硕士博士,继续着前沿课题的研究,有的已经成为了优秀工程师以及优秀创新创业者。工作至今短短八年,她共培育了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三人;科技希望之星三人、专项奖多人;第五届上海市科技创新市长奖提名奖一人;先后有100多位学生在国家以及省市级的各种创新比赛中获奖。

  陆广琴本人也曾获得多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参与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研究项目的课题。除指导学生开发课题实验外,她还到区里的多所学校讲学,提高更多老师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以及辅导学生的能力,帮助这些学校发展自己的科技特色,为全区的科技教师构建了一个展示能力的平台。

  周颖芳从事特殊教育18年,15年担任辅读班班主任。她不忘初心,坚守特殊教育岗位,连续17年负责学生职业考证并100%通过。周颖芳坚持撰写学生案例,将一个个凝聚爱的教育小故事汇编成专辑《鲜活生命的美丽》。

  周颖芳任教的班级,每个孩子都很特殊。有的患有癫痫、有的严重抑郁……对每一个细小的行为、情绪变化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爱这些孩子已经成为了她生命的内涵,成为了一种习惯,一种素质。有的学生家庭贫困,她慷慨解囊,不计回报。有的学生大小便失禁,她亲自擦洗替换。

  她的手机成为了家校间的热线小时解答家长的疑虑。她可以记得班中每个学生的生日并送上亲手挑选的礼物……但唯独忘了自己。她用天使般的魔力凝聚征服了特殊学生,用爱熔化了这些学生冰冻的心,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好老师、同事心目中的好党员。

  颖果满枝馨特教,芳心一片付真情。周颖芳热爱特殊教育事业,不管在哪个工作岗位都充满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她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成为群众学习的榜样。她业务表现突出,获推荐赴美培训,回国后便立项市级课题,根据特殊学生特点,开发学校个性课程。她的执著奋斗和无私奉献让她先后获得市园丁奖、市三八红旗手,市五一劳动奖章,首届长宁好人等荣誉称号。

  郑时龄是一位睿智而严谨的学者,他精通英、意、德等多门外语,跨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建筑历史、理论、评论等多个领域。只要学生需要,郑时龄总最大程度地挤时间满足。无论是学术会议,为学生推荐图书,乃至对新生的励志交流,他都乐于参加。因此,他被学生们推选为最具睿智儒雅风范的可爱老师。

  在国内,郑时龄首创建筑批评学科,撰写了21世纪重点教材《建筑批评学》。此外,由他撰写的《建筑评论》获国家级精品课程。他主持的建筑历史与理论获国家级教学团队,撰写的《上海近代建筑风格》获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他还主持翻译最具权威的建筑通史巨著之一《弗莱彻建筑史》。

  作为国家级教学名师,郑时龄诲人不倦,至今仍坚持在课堂第一线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上课,并以传帮带的方式指导青年教师。他已培养超过110名博士和硕士,其中相当一部分成为建筑设计和建筑教育领域的佼佼者,曾荣获国家级设计奖项,还有不少在行政管理中担任要职。

  在教育大变革的时代,董君武怀揣着让学生微笑着走进校园的教育理想,每到一所学校担任校长,都犹如鲶鱼起效应,激起教育发展活力。他以学生发展为本,立德树人,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针对不同类型学校实际,结合所在学校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发动并带领学校团队,调动全校教职的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精心设计并实施推动教育发展的变革实践项目,积极稳妥地进行教育改革实践探索,为静安不同类型学校的发展、为静安精品教育的铸就乃至全国兄弟学校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教育事业上创造了突出的成绩。

  在教育管理和教育改革实践探索中,董君武很注重科研引领,以课题研究促发展带队伍,也取得了不少成果。迄今为止,他承担了7项市级以上课题,出版4本专著,主编3本,并在市级各类教育专刊上发表多篇文章。

  董君武还先后组织开展了多场教学现场展示会,在社会上引起了全国各地乃至港澳地区的高度关注。发挥了学校对同类学校的辐射和示范作用。同时,他还受邀成为贵阳市教育局名校长工作室领衔专家,为中西部地区培养人才、干部尽心出力。

上海金山区 Copyright © Copyright www.shjs.cc Rights Reserved.
最新我听过你的课我的好老师2017上海教书育人楷模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