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脱贫攻坚正把更多绿水青山变为
新华社郑州10月18日电(记者)家庭农场主岑新顺经营绿色有机农业,生意不仅“供不应求”,提供的就业岗位还使当地不少贫困户受益。
岑新顺的家庭农场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的新县大别山里。大别山位于中国中部的南北气候分界线上,山区气候宜人,自然资源丰富。但因为务农收入微薄,许多农民为了摆脱贫困,不得不选择离开家乡,外出打工,久而久之,许多土地无人打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在脱贫攻坚中倡导的这一绿色理念,正在引导改变着许多山区贫穷的旧面貌。
岑新顺就是其中的参与者。2013年,响应国家脱贫攻坚的号召,开过饭店、干过建筑、办过武校的岑新顺返乡流转了周边3个贫困村的土地,领着老乡开农场。为了更好地保护当地的环境,岑新顺摒弃“化肥农药”种植方式,采用绿色种植。
走进岑新顺建在阳土墩村的茅屋衝家庭农场,记者就发现有点“特别”:齐腰深的稻田里,稗子又多又高,远看就像是“懒汉种地”。岑新顺说,不是没除过草,而是他不用除草剂,全部用人工,所以“不可能除得那么凈”。
岑新顺收穫的庄稼主要供给自己农场里的农家乐。他拿过一盘“除草抓虫全靠人工”的家常青菜说,“菜种1毛,成本1块,我卖16(元),还供不应求”。
目前,农场的年收入达1600多万元,除地租和分红,仅每年支付农民的工资就近800万元,其中多数是贫困户。群众受了益,都愿意把地交给岑新顺种。如今,他的绿色观光农场规模已达5千多亩。
在中国,像岑新顺一样返乡将绿水青山改造为“金山银山”的创业者超过700万。据统计,截至2016年,中国还有近6亿农村人口,其中在城镇务工、有非农收入的农民工约2.82亿人。
这意味着还有约3亿农民需要靠农业收入实现富裕,在传统农业效益不高的情况下,绿色观光旅游等高效农业自然成为了返乡创业者的首选。这也是众多绿水青山的贫困地区正在变为“金山银山”的原因所在。
在农业部近日举办的农业产业扶贫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刘北桦强调,农业扶贫产业的选择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推进绿色产业扶贫,向绿色要生产力、竞争力,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脱贫致富道路。(完)
第三方公司可能在国际日报网站宣传他们的产品或服务。不过您跟第三方公司的任何交易与国际日报网站无关,国际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