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 惊奇!这种动物惊现大金山岛!
日前,上海自然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大金山岛进行科考活动时,发现了两条钝尾两头蛇的干尸,这是上海蛇类新记录。到底是什么样的蛇类呢?一起去看看这个稀奇物种吧!
据了解,这两条两头蛇的干尸都缺少头部,但根据其尾端钝圆,端部黄色,有斑点,以及红色的腹部,可以断定其种类。
钝尾两头蛇在上海周边的浙江和江苏的山区均有分布,主要生活在高山或平原低地,隐居于泥土下生活,以蚯蚓为食。
据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有关人士介绍,大金山岛是上海市最高和最大的基岩岛,该岛与小金山岛和浮山岛本都是陆上的弧丘,后因海面上升、海岸侵蚀后退而孤立于大海中,从而与陆地互相隔绝。因此,大金山岛的人为干扰极少,对于动物的栖息非常有利。
然而,岛屿自然生态系统相较于陆地而言更为脆弱,对于一些不能跨海迁移的动物,其在大金山岛上的种群相对孤立,与陆地没有互相交流。因此,大金山岛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必须尽可能减少各类人为干扰。
据悉,在此次发现新的蛇类之前,根据本市第一次野生动物调查,上海有15种蛇,包括赤链蛇、王锦蛇、乌梢蛇等。
金山三岛由大金山、小金山、浮山三岛组成,金山三岛与大陆最近距离约6.6公里,大金山岛的顶峰高103.4米,是上海境域内地面的最高点。由于岛上无人居住,自然生态环境良好。为此,1993年,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确定上海金山三岛为“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这也是上海市所辖范围内的第一个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
大金山岛东西尖狭,中部宽阔,略呈菱形,面积0.23平方公里,顶峰高103.4米,是上海市地面最高点。西北距金山嘴约6.6公里。1986年定名大金山岛。岛山原有寒穴泉、慈济院、霍光庙等古迹,现也已湮没。
岛麓因受海浪长期冲蚀,多悬崖削壁岩怪石,海边多海蚀崖、海蚀台、海蚀穴及暗礁。山坡草木繁茂,多青冈、樟、黄连木、榔榆、野桐。由于人迹罕至,至今仍保留着陆上今已绝迹的原始植被和古生珍贵植物,如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舟山新木姜子,三级保护植物红楠,天竺桂等,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岛上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清新,无污染之害,实为海上仙境。
小金山岛,俗名焦山,亦称胜山,位于大金山岛西北近2公里,西北距金山嘴海岸约4.5公里,面积0.1平方公里,东狭西宽,山势平坦,海拔34余米。岛上土壤冲失,岩石裸露,无乔木生长,局部岩缝长有刺槐和草丛。1986年定名小金山岛。
浮山岛位于大金山岛南侧0.63公里,距金山嘴海岸7.6公里,面积0.05平方公里,海拔31余米。山势平缓,呈椭圆形,山头浑圆无峰,中部有山脊隆起,状如圆盘,浮于海面,故称玉盘山;其椭圆形山体东部有狭长小山脊出露海面,状如龟,俗称乌龟山。东端有一狭长礁石隐于海面之下,与山体相连,俗称牛绳。土壤冲失,岩石裸露。体由火山岩组成,无居民。1986年循古名称浮山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