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琵琶的“跨界”之旅
朱大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湖派琵琶的传承人。每个星期,他都要抽出一天时间,从平湖赶到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赴约。那里有一群琵琶爱好者正等着他传授平湖派琵琶的弹奏技巧。
这一天,朱大祯去的培训班是在廊下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二楼。朱大祯带着黎庆慧,师徒两人便各自做起了准备工作。朱大祯拿起放在桌上的一把把琵琶开始调音,弟子黎庆慧则是往自己的手指上戴拨片。
“平湖派琵琶我们早有耳闻,但一直没有听到过。朱老师在开班仪式上弹得一曲《平沙落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平湖派琵琶是下出轮的弹法,对指法的要求很高,但我们大家都很有信心在朱老师的指导下将它学好。”带着浓浓上海口音的学员何洁说。
何洁是《金山报新廊下》的副总编,她亲历了廊下和新仓两地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在文化交流上更是紧密。就拿今年来说,新仓将平湖派琵琶的培训班开到了廊下,廊下则将杜布衍生品的培训班办到了新仓。就两地的文化互动,《金山报新廊下》报纸这几年就曾报道过多次。
在何洁看来,新仓与廊下接壤,两地之间的距离就是十几分钟的车程,这给双方的沟通和交流带来了诸多便利,文化上的相近,更是让两地有了更多互动的机会。
而在朱大祯和黎庆慧师徒俩眼里,好琴声,要分享,能够把平湖派琵琶这样的传统文化,通过边界互动,相互交流,不仅传播了平湖的传统文化品牌,更是探索了一条非遗文化“跨界”传承的路径。
培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机勃发,深入开展。新仓镇综合文化站站长谢红叶见证了这一切:“平湖派琵琶让廊下人所熟知,这源于2015年芦川文化节上的一场表演。”谢红叶回忆道,当时节目一表演完,来现场观摩演出的廊下文艺工作者就向她了解起了平湖派琵琶的有关情况。
从那以后,谢红叶在与廊下文艺工作者交流的过程中,对方多次提到了平湖派琵琶,也表达了想更深入了解平湖派琵琶的意愿。
作为平湖派琵琶的传承人,将平湖派琵琶传承好是朱大祯最大的心愿。现在,朱大祯每周一都会在非遗中心进行教学,开学期间每周他还会在平湖派琵琶的传承里给孩子们传授弹奏技巧。但这些传承都局限在平湖市域范围内,作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朱大祯当然希望平湖派琵琶知道的人越多越好,参与其中的人越多越好。因此当他听说廊下的琵琶爱好者想学平湖派琵琶时,立刻答应了下来。“毕竟,爱好者多了,传承和发展才会有更大的希望。”朱大祯说。
而对于与何洁一道的学员而言,有机会犹抱琵琶“转轴拨弦两三声”,除了亲身感受国家级非遗项目的魅力,还将成为传播使者,让两地的文化接轨更加融合、和谐。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培训还在投入地进行着。“凳子要坐一半,两腿要微微分开,弹琵琶的手要呈半圆形。”黎庆慧看到学员们抱琵琶的姿势后,来到大家的身边一边做着示范,一边说道。
一旁的朱大祯心里清楚,大部分学员是零基础学琵琶,因此这几个星期的教学都是以最基础的弹、挑和音符为主。教学过程中,朱大祯时不时地会来到学员们中间,纠正大家的姿势和指法……
廊下、新仓两镇在过去几年里文化方面交流不断、成效明显。我们将立足两镇文化基础,共同挖掘双方文化渊源,积极开展文化宣传及文化产业项目的合作开发,进一步深化双方的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等融合发展,联手推动自然村落保护开发、地方特色文化传承、文化创意培育等文化产业发展。新仓镇党委委员顾炯杰:
今年6月,新仓与廊下签订了《结对共建协议书》,双方约定将以“六联”为抓手推动毗邻地区联动发展。文化联姻是“六联”的其中一个方面,平湖派琵琶此次在廊下开班,为两地文化联姻奠定了较高的基础。今年计划安排一场汇报演出,平湖派琵琶的传承人和廊下的学员同台共奏新乐章。
平湖与上海语言相通,文化相融,全面接轨上海,语言和文化是最好的粘合剂。近年来,我市通过文化走亲等形式,丰富载体,各镇(街道)与上海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在互动交流中,于两地百姓而言,既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也开阔了文化视野;从文化传播的层面上来说,让两地优秀的民俗文化或实现了融合,或迎来了更好的发展。平湖派琵琶传播到了廊下,金山的故事在“平湖人讲平湖故事”新埭专场上娓娓道来,这些均是文化交流的结果,奏响了接轨上海的文化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