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上海市委

共青团上海市委

金山各镇2017-09-29 22:1712120上海金山

  1997年5月以来,在各级党、团组织的领导和带领下,全市各条战线的团员青年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积极投身上海两个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努力以示范群体建设的新成绩迎接新世纪的来临,勤奋学习,刻苦工作,勇于创造,自觉奉献,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应有的独特作用,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使新长征突击手活动在广度和深度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为发扬成绩、表彰先进、树立榜样,进一步激励广大团员青年在上海的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中建功立业,共青团上海市委决定,命名闸北区临汾街道团工委书记孙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86523部队207营二连政治指导员吴建文、市政府研究室城市发展处处长周伟、华东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陈群、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蒋华良、上海医科大学呼吸病研究所临床微生物研究室副主任瞿介明、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朱皋鸣、上海轻工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浦东分公司箱包部经理谢伟民、上海广电金星电子有限公司技术开发中心助理工程师翁峻青、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检修工程公司电焊班技术员倪继忠、上海浦东汇仓实业总公司副总经理王智勇、上海东方商厦有限公司旅游工艺商场黄金珠宝部营业员马海燕、杨浦区人民检察院起诉科检察员徐剑、长宁区公安分局华阳警署社区民警陈智骏、建工集团上海市第三建筑有限公司第二工程管理部青年工程常务副经理张海涛、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副总编辑顾林凡、上海市乒乓球队队员王励勤、杨浦区五角场镇世发废品回收加工场经理江伟庆、上海市向明中学高三学生张逸群、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宾馆管理系学生马俊峰、卢湾区少先队总辅导员江伟鸣等二十一位同志为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标兵;命名上海市华联律师事务所律师施全红等545位同志为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命名首批上海青年志愿者赴云南扶贫接力队等111个先进集体为上海市新长征突击队。

  团市委号召,全市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要以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为契机,继承发扬“五四”光荣传统,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学习,在各行各业做出新的成绩,开拓进取,不断前进,在“奋战九九年,迎接新世纪”的实践活动中争作贡献,为实现上海跨世纪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孙红自1994年起任临汾街道团工委书记,作为一名直接与广大社区团员青年接触的基层团干部,她十分注意以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去打动青年、感化青年、引导青年。她针对社区中回沪知青子女和特殊、特困青少年的思想和生活上的困惑和困难,开办了颇有名气的“红红姐姐信箱”,及“红红姐姐声讯热线”。她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矩,青少年朋友的来信必须在一周内回复。由于来信太多,她几乎用去了自己绝大部分的休息时间。五年多来,“红红姐姐信箱”,共发信4千余封,“有困难,找红姐”已是社区特殊特困青少年中的流行语了。随着孙红工作成绩的取得,她不断地得到一些奖励,但是她把这些奖励都悄悄地用于帮助那些特困青少年同学。

  临汾街道青少年志愿者社区服务队自1995年3月成立以来,以“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为宗旨,在孙红的组织下,深入开展以四定(定人、定时、定点、定对象)为要求的社区服务活动。经过孙红和青少年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1998年11月,临汾街道志愿者服务队被团市委授予“我与徐虎同行”优秀青少年志愿者服务队的荣誉称号和上海市“十佳优秀志愿者服务队”。由于临汾街道主要是个居住区,居民平时忙于工作和学习,人际接触和交往比较少。为了改善这种状况,街道团工委在孙红的带领下,以广场文化活动为形式,大力丰富青少年双休日文化生活,形成了浓郁的社区文化氛围,受到广大青少年和居民的热烈欢迎。

  在孙红的带领下,临汾街道团工委于1997年被评为上海市先进街道团工委,1998年被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示范点”。孙红于1997年被评为闸北区新长征突击手、闸北区优秀公务员,1998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团干部”,1999年被授予“全国优秀团于部”光荣称号。

  1998年8月,吴建文所在的部队接到开赴江西九江参加抗洪抢险的任务,当时他的家乡同样受到严重的灾害,妻子、岳母与孩子同时病倒。关键时刻,他舍小家、顾大家,主动向营党委请战,带领全连官兵奔赴抗洪救灾第一线。在抗洪前线,吴建文与战友们同甘共苦、并肩战斗,顽强地与洪魔展开了殊死搏斗,先后排除了富农洞堤段、东沙湖电站段、鄱阳湖玉丰段的重大险情共六次。尤其在护卫东沙湖处的岸堤时,湖上刮着8级大风,掀起1米多高的巨浪,内外落差达5米之高。吴建文一声令下,强忍着未愈伤口的隐隐作痛,带领战友们跳入巨浪中,在水中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长达数个小时的奋战,终于保住了大堤。他时刻牢记主席的指示,组织战士学习抗洪英雄高建成的事迹,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一直坚持到最后胜利。全连官兵团结一心,终于确保了鄱阳湖大堤的安全,确保了京九铁路的畅通。

  吴建文被团中央授予“抗洪救灾突击队员”光荣称号,荣立三等功,上海东方电视台对他的抗洪事迹作了专题报导。

  周伟1990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获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后留校在财经研究所工作,1992年7月调入市政府研究室城市发展处工作,历任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三年来,他带领全处同志对上海城市建设和管理领域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主动与主管部门结合,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一些切合实际的、具有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为市政府领导的决策发挥了很好的参谋作用。他在“上海机场管理体制研究”中,系统地提出了建立适应“一个城市、两个机场”发展的机场管理体制,并对上海机场控股公司的职能、经营体制及其浦东、虹桥两个机场的关系和近远期建设资金筹措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操作性很强的实施方案,为市政府所采纳。在“解决商品房空置问题的对策研究”课题中,他分析了当前上海空置商品房的现状及今后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对策建议,引起了市领导的重视。他在“建立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供应体制研究”中提出的解决最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有关建议思路和对策,已列入上海市房改方案的配套文件。针对当前上海城建债务状况,他又提出了建立良性还贷机制,化解城建债务的思路和对策,市建设部门已将报告中的许多观点作为下一步工作的主要依据。另外,为推进地方市政管理机构改革,他又以市政局为例,对行政管理与市场作业分开的改革方案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提出了改革思路,为市政局制定改革实施方案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此外,周伟还组织和参加了“浦东新区临空产业发展研究”等一些本市重大决策咨询课题的调查研究。

  陈群现任中国物理学会波谱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核心刊物《波谱杂志》副主编、《功能高分子学报》编委、七校联合“华东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1991年,陈群毅然放弃在国外继续深造的机会,提前回国并留在华东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工作。他主要的研究方向为固体核磁共振等多种手段研究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分子运动、相转变过程以及特殊相互作用等问题。作为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先后承担了15项课题的工作,其中包括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优秀年轻教师基金等,总经费超过150余万元。目前他正在承担的项目有:国家教委跨世纪人才基金、国家科委项目、市科委重点项目、市科技启明星计划等四项。近年来,陈群发表论文共53篇,其中在国际核心刊物上发表16篇,被SCI/EI收录论文20篇。他曾多次在国际会议和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和大会报告。面对接踵而来的荣誉,陈群常说:“我是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即使取得了一点成绩,更多的还是依靠了国家对青年知识分子的重视,导师对我的培养和同事们共同的努力”。

  陈群多次担任“有机结构分析”等三门研究生必修课的教学工作,直接指导博士生2人、硕士生5人,协助指导博士生2人、硕士生3人。他很注重培养一批新的科研人员,表现出较强的组织能力,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和合理的研究梯队,组合了一个团结协作、富有朝气的青年集体,该集体被评为“上海市新长征突击队”。他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合作精神也深受好评,并使得他所在的无线电专业的博士点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研究环境和学术氛围。

  陈群于1993年、1995年两次荣获“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称号,1995年荣获“华东师范大学十佳青年教师”称号。

  1983年至1987年,蒋华良在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获学士学位;1989年至1992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学习,获硕士学位;1992年至今,在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工作,获博士学位。

  蒋华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在“出国热”中。他抱定立足国内、献身科学、报效祖国的思想,多次谢绝国内外研究机构和公司的聘请,决心在研究所发展自己的事业。近两年,他多次公派赴国外参加合作研究和国际学术会议,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并按时返回。他刻苦钻研业务,勤奋工作,具有敬业奉献精神。近几年来,他承担和参加了国家、中科院和上海市科研基金项目10项,均作出突出贡献,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研究工作中,他发展了多种用于药物研究的理论计算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不同药物体系的研究,巧妙地设计新的化合物,对天然活性成分进行结构改造,他设计的多种化合物经实验证明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他与著名科学家陈凯先教授一起提出了“基于药物作用机理进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研究思路。他参加的国家“863”高科技项目“基于蛋白质和核酸三维结构知识的药物设计研究”,已通过专家鉴定,获得“达到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和国内研究领先水平”的评价,该项成果获得中科院1997年度自然科学二等奖。迄今他已发表论文逾50篇,参加三部专著的编写和一部译著的翻译,发表会议论文40多篇。他多次参加国际会议,在新加坡召开的第四届国际计算物理大会上作大会邀请报告,并担任分会场主席。他还积极参与了陈凯先教授提出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的项目建议——“重要疾病创新药物先导结构的发现和优化”科研项目。他积极参与研究所的改革发展,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1999年1月被纳入中科院“百人计划”。

  蒋华良1995年获“中科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被光荣评为“中科院上海分院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他在1997年11月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997年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1998年被评为“上海市科技系统十大杰出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瞿介明在导师以及其他前辈的悉心培养下,坚持多学习、多实践,扎扎实实打基础,精益求精学技术。在担任住院医师时,他能独立处理肺科常见病、多发病和危重病,提前并出色地完成了一年的肺科院会诊工作。十年来他共计开展纤维支气管镜操作近千例次,开展B超、CT引导下经皮肺及纵隔穿刺20余例,在国内首先开展对免疫抑制患者并发重症肺部感染的诊断采样40余例次,诊断阳性率高达70%的。作为导师小组成员,他协助指导研究生9名。他为人正直朴实,待人热情大方,只要是病人所需的,只要对病人有益的,什么重活累活他都抢着干,有时为尽早解除病人的痛苦,常常主动放弃休息时间,马不停蹄地为病人奔走。有一次,一位支气管哮喘病人发生青霉素过敏,呼吸由极度急促转为衰弱,生命危在旦夕。当时正在住院部吃饭的翟介明得知情况后,立即扔下碗筷,飞快地跑到急诊室,不顾病人满口血痰,立即给已经停止呼吸的病人作口对口人工呼吸,使病人最后脱离了危险。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他摸索出一套包括卡式肺孢子虫在内的免疫抑制患者肺部常见感染的诊断方法。1949年以来,我国从病原学确诊卡式肺孢子虫肺炎仅十余例,而仅有的一例生前诊断也是通过开胸活检获得,而瞿介明诊断的三例都是早期诊断并且都获得治愈,填补了该领域国内研究的空白。他在国内外首次发现了卡式肺孢子虫肺炎炎症、肺损伤与普通细菌性肺炎有显著差异,这项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今后免疫抑制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诊治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坚实的基础。他领导的课题组在国内外首次发现了层流空气饲养环境可明显降低大鼠细菌性肺炎发生率。近五年来,他共计发表论文35篇,综述及译文6篇,参与编写专著6部。曾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多次获得上医大和CLOBY优秀论文奖。

  霍介明1992年获上海市“优秀中青年医师奖”,1993年获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二等奖,被授予“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工作者”称号,记大功一次。

  朱皋鸣1990年7月在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硕士研究生毕业,进入农行上海市分行国际部资金部,历任科员、副经理、经理,1994年2月调任农行外高桥支行行长助理,1995年2月任农行上海市分行国际业务管理处副处长兼国际部副总经理,1999年1月起任农行上海市分行国际部总经理。他曾于1997年9月至1998年12月赴英国就读工商管理硕士(MBA)课程。

  作为农行国际部资金部的第一任副经理和经理,朱皋鸣针对金融业务拓展和金融竞争加剧的形势,提出了推进金融业务品种研究开发的工作思路。从1993年起,在稳固原有的资金拆借业务和外汇买卖业务的基础上。审慎地涉足短期欧洲债券、债券回购、货币调期等业务品种,当年外汇资金收益率达到了LIBOR+0.2%。1995年又开始逐步将代客外汇买卖等品种推广到30多家支行。随着当年结售汇制度的建立和外汇资金业务经营空间的扩大,朱皋鸣组织开展了人民币对外币的调期业务,取得了良好的收益,至1997年,仅该项经营收益就达到了数百万美元。

  本外币一体化经营是农行上海市分行经营的一项重要战略。朱皋鸣在积极寻求上海市外管局支持,加快外币经营网点建设的同时,支持和协助各个支行结合外汇体制改革和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探索实行本外币一体化经营的最佳模式,推动各单位实现本外币业务经营机构的合并,并定期以会议和内部信息通报形式,传达业务经营中的问题和政策信息,沟通上下左右的交流。他主持建立了农行上海市分行辖内的外汇交易所交换系统,缩短客户资金清算时间。经过数年的努力,农行上海市分行所辖各支行已全部开办了国际业务,分支行两个经营网络初步建成。这一做法得了农业银行总行的肯定,并作为先进经验在全国农行系统会议上作了交流。

  朱皋鸣针对业务经营的经验教训,从1993年起就逐步制订了国际部资金业务操作办法,如外汇买卖操作办法、代客外汇买卖操作办法等,为农行上海市分行外汇资金业务健康规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1995年后,朱皋鸣先后组织有关人员,对结、售、付汇业务,进口开证授信业务、外汇资金业务等一系列业务项目和环节制订了相关的操作办法、管理办法。如外汇买卖头寸管理办法、支行外汇信贷管理办法、支行开证额度管理办法等。1997年主持整理出版了《国际业务规章制度选编》一书,推动了全行国际业务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运作,获得了上海市外管局和市审计局的检查肯定。

  1988年6月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现为华东理工大学)无机材料系,同年进入上海轻工国际集团工作至今,曾任集团公司玻璃器皿部、箱包部外销员。

  1993年3月接手箱包业务以来,谢伟民就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人到这一行业。他每天工作十个小时,有时甚至超过12小时;他经常利用节假日下厂,打样、验货,与工厂的技术人员研究设计新款箱包;与客户谈判,也常常是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公司领导和同事都亲切地叫他“拼命三郎”。他也正是凭着这种“拼命三郎”的劲头,把单价只有2~3美元的箱包小商品,打进了25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市场。1998年出口创汇685万美元,创利200万元。

  国际市场上的箱包业务发展快,变化大,流行款式层出不穷。为了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谢伟民紧跟国际箱包市场的潮流,预测箱包的发展趋势,积极设计新产品。目前,他已经成功开发了软箱、提杆箱、旅行包、运动包、睡袋等十几个系列产品,其中不少产品在同行中独树一帜且都获得了较好的出口业绩。

  谢伟民在不断推出一流产品的同时,还倡导要向客户提供“信任”服务,就是要以自身的高素质与客户交往,使他们不仅相信你的产品,而且还相信你的人品。他在国外上课时,每到一地首先打听当地的箱包销售商店,向销售商询问进口商,还通过报纸、杂志、广告、电话黄页号码簿寻找进口商,找到一个就打电话联系一个,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亲自拜访。功夫不负有心人,每次上课,他都带回了大量宝贵的客户资料以及客户对箱包的要求和询价,同时也接回了大批定单,拥有了一批新的客户。

  谢伟民从1994年以来连续三年被评为“集团公司先进个人”和“第三届外经贸系统青年成才奉献奖三等奖”。1998年度,他率领的箱包部又被评为集团公司先进集体。

  翁峻青是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的青年岗位能手,从事彩电技术维修、彩电生产工艺和彩电电路设计的工作。他学校毕业后被安排到上海广电股份公司销售中心理赔部,负责金星彩电在全国的理赔工作,许多省市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的维修技能和服务水平受到了用户和商家的广泛赞誉。他还组织销售中心十多名青年技术维修工,成立了一支以实践“精心制造,尽心服务”企业精神为宗旨的销售中心青年技术服务队,利用业余时间组织队员进社区为用户义务服务。

  1997年,翁峻青参加了金星数字技术彩电的研制工作。作为开发小组的一员,他潜心钻研彩电电路设计原理,不断攻克技术难关,负责扫描和电路部分的电路设计,仅用八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第一代金星数字技术彩电——D2901FZ的设计研制任务,为金星数字彩电抢占市场,获得经济效益赢得了时间的优势。在1998年上海彩电节上,D2901FZ数字彩电一炮打响,销售量独占鳌头。1998年,D2901FZ数字彩电共生产、销售了近2万台,按每台获利1500元计算,共为企业创造利润3000万元。翁峻青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为自己设计更高的目标,他参加义务献血后不久,又立刻投入了D3401等数字产品的设计开发。他常说“我还年轻,要多学知识,多掌握最新电视技术动态,致力于数字彩电的开发,力争为金星的第二次创业贡献自己的青春。”

  翁峻青1996年荣获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青年岗位能手称号,1998年参与设计和研制的D2901FZ数字彩电荣获“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科技成果评比一等奖”和“上海市新品成果二等奖”,被评为上海广电金星电子有限公司先进科技工作者”。

  倪继忠,男,30岁,中共党员。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电力检修工程公司电焊班技术员,上海市青年技师。

  1987年,倪继忠从上海宝山钢铁总厂技工学校毕业进上海电力检修工程公司当了一名电焊工。抱着“做焊工也要争一流”的想法,他拼命钻研业务,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焊接业务书籍,苦练焊接技术。1989年,倪继忠在上海市焊工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荣获了“技术能手”的称号。面对成绩他并不满足,报考了南京航空学院无损探伤及焊接技术专业,经过三年的边学习、边工作,为进一步提高焊工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5年,倪继忠成为公司最年轻的高级焊工,1998年又被上海市技师协会破格核准为“上海市青年技师”。

  掌握了知识和技能的倪继忠常在关键时刻显身手。1995年,石洞口电厂一台30万千瓦机组锅炉30根桩头管角焊出现裂缝,紧急停机检修。倪继忠从科学角度出发。大胆采用冷焊工艺,简化了焊接程序,大大缩短了检修时间,使机组提前恢复运行,为电力生产创造了36万元的价值。1997年,外高桥电厂2号机组锅炉二级减温器改造,要焊接两个直径610毫米、壁厚80毫米的大口径厚壁管,这样大口径内外管的焊接在国内电力现场检修中从未有过。倪继忠一连几昼夜潜心研究,精心设计焊接方案,带领检修队进行艰苦的减温器修复“手术”。经过几星期的苦干加巧干,终于完成了任务,率先为国内电力现场检修中大口径厚壁管的焊接积累了成功经验。多年来,倪继忠经历了无数次的大修、小修、抢修,他带领的检修队赢得了“钢铁裁缝”的美誉。

  王智勇82年从市水产学校毕业后,先后担任县水产养殖场技术员,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技术员、副站长,上海浦东汇仑特种水产养殖场场长,浦东汇仑实业总公司副总经理。他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水产养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为提高业务理论水平,1989年至1990年,王智勇利用业余时间攻读上海水产大学干部大专班课程。1994年,他被农业部选派前往日本进行为期6个月的水产养殖、加工、经营管理的专业研修。1988年,他被推选为市政协七届委员;1998年,当选为市十一届人代会代表。

  早在1987年,王智勇就承担了南汇首次微咸水养殖对虾大面积高产试验,并获得成功,全县700亩虾塘平均亩产146公斤,获净利157万元,创汇63万美元,打破了南汇地区不能开展对虾养殖的定论,并获市科协第二届科技咨询项目三等奖。此后几年,他承担的“异育银鲫推广养殖”等一批丰收计划、星火计划项目,分别获得了不同年度的农业部丰收计划三等奖。1995年,在一无资金、二无技术的情况下,王智勇带着一班年轻的科技人员毅然来到了不毛之地——祝桥镇祝西村,他们白手起家,开始实施“中华鳖工厂化快速养殖”项目。万事开头难,一个又一个困难向王智勇迎面扑来,但他知难而进,日夜奋战。在他的影响下,全场员工的畏难情绪逐步转化成强劲的动力。功夫不负有心人,项目取得了圆满成功。汇仑特种水产养殖场成了市内外闻名的特色“菜篮子”,增加了“科技味”的甲鱼在全国数十个城市受到关注,并被上海商贸公司作为上海地区最好的甲鱼销往国外。1996至1998年三年,全场累计创利416万元,人均年创利达7.2万元,居全市水产养殖行业首位。

  王智勇先后被授予“上海市十路百佳青年人才”、“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马海燕数年如一日,精心钻研业务,熟悉商品知识,不断提高现代商业营销技能,解决了数以千计顾客的难题。她以独具慧眼的视角,潜心钻研市场,为二十多家境内外厂商架起了产销之间的桥梁。她悉心了解顾客,奉献一片爱心,探索形成了全过程服务质量目标,赢得了中外顾客的信赖和赞赏,使东方商厦珠宝柜声誉鹊起,销售连续三年在全市大型百货行业中名列第一。

  1997年,通过境外研修之后,马海燕作为全国最年轻的考生,参加了中国珠宝、玉石质量检测师的考试,获得了比利时钻石高阶层会议颁发的高级钻石鉴定分级师的资格证书。在工作岗位上,马海燕总结形成了“五讲四美”的服务法,即对顾客讲钻石品质、款式选择、佩戴要求、保养知识和售后服务;同时,在服务中体现出将心比心的纯洁美、朴实温馨的语言美、真心实意的仪表美、自强进取的心灵美。她推出了“首饰佩戴形象设计法”受到顾客好评,即根据人的脸形、手型、颈部的粗细及肤色进行设计。她登记并组织的100多名不同的固定消费对象,成为经常光顾珠宝柜的老朋友,他们称她为顾客的贴心人,是为消费者创造美好生活的设计师。她被誉为东方商厦“珠宝服务品牌”创始人,这-品牌是上海市商委推出的全市八大商业服务品牌之一。

  马海燕1995年、1997年连续两届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1997年被评为“上海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1998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女职工”、“上海市十大杰出女职工标兵”、“上海市先进女职工标兵”。

  张海涛,男,27岁,建工集团上海市第三建筑有限公司第二工程管理部SGM(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青年工程常务副经理。

  上海通用轿车项目由上海汽车工业公司和美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联合投资,总投资15.7亿美元,是上海1998年头号重点工程。上海三建公司先后承接了SGM中的车身车间、冲压车间、冲压件仓库以及综合生活楼和行政管理楼等五大工程,施工面积近6万平方米。

  1992年7月毕业于同济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张海涛,从1997年4月起开始担任SGM青年工程的常务副经理。他带领项目组的同志们克服了工期紧、难度大、要求高、造价低、协调难的困难,勇挑重担,敢打硬仗,通过合理科学地实施项目管理,优化创新技术方案,硬是用一个月的时间将行政楼3500平方米的精装潢达到工期要求,为确保1998年12月17日第一辆“别克”下流水线打下了基础。

  在冲压车间基坑围护项目工期紧,难度大的条件下,张海涛和他的项目组在对原有施工方案进行了反复论证后,大胆采用短工期的施工方案,运用先进的大体积中心点微机温控新技术,提前近30小时一次性成功完成7000多立方米基坑浇捣,缩短施工工期23天,为业主节省约20万元资金。在施工中,张海涛的身影总是及时出现在同事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在基坑大体积砼的浇捣现场,张海涛连续奋战96个小时,日夜坚守在现场生产第一线,浇捣结束后,他连安全帽也没来得及脱,就躺在值班室里睡着了。

  近十年来,徐剑共办理各类刑事犯罪案件达1000余件。他严格执法,不畏艰难,知难而上,坚决维护法律的尊严,承揽了所在检察院侦破的所有司法、行政执法人员犯罪案件的出庭公诉工作。他所办理的案件,均以证据确实、充分,定性准确,得到法院审判人员的高度评价。1995年,由他出席公诉的原永久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金伟成受贿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该案侦破的消息曾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中播出,受到广泛关注。在办理一些刑事案件中,他经常受到一些“亡命之徒”的威胁,对此他无所谓惧。为了社会的安宁和法律的尊严,他义无反顾,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把党和国家的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

  1997年以来,随着修订后的《刑法》、《刑事诉讼法》的先后实施,给审查起诉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在审查起诉“三机关一部门”人员犯罪上增大了难度。徐剑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踏实学风和工作劲头来攻克前进道路的新难题,展示出新时期检察官勤奋刻苦的精神风貌。徐剑对法律知识、案件事实熟悉,准备充分,辩论中沉着冷静、条理清楚,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从严、从难的办案实践,使徐剑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案经验,刻苦钻研,孜孜以求,提高了他的业务理论水平。他撰写的“辩护人常用辩护方法及其公诉对策”等论文,为全国检察机关刑检系统的检察官学习和借鉴。1997年徐剑作为上海市检察系统唯一的基层检察院公诉人代表,参加了全国检察机关出庭公诉培训班。

  徐剑1993、1994年度被评为“杨浦区优秀公诉人”。1995年,在上海市第四届优秀公诉人评比中荣获第一名,并被杨浦区人民政府记三等功。

  陈智骏1991年从警校毕业分配至长宁公安分局一直担任社区民警工作。1997年初,他担任华阳街道华三居委社区民警。华三居委位于中山公园地块华阳路东侧,现有居民1136户,常住人口3096人。辖区地型呈“式”,主要由老式公房、旧式里弄和旧棚户等建筑交错组成,居民密集度高。由于紧靠长宁支路农贸市场,辖区外来流动人员繁杂,弄堂、道路四通八达,难以形成完整、封闭式小区。因此,辖区夜间“插片”入室盗窃案件屡有发生,使地区居民产生了不安全感。

  为深入贯彻公安部和市公安局提出的“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陈智骏全身心地扑到地区中去。他结合辖区特点,针对治安状况,深入群众,走访居民,开展调查研究,由于华三居委绝大部分为老式公房、旧式里弄和棚户区,要求这些老居民安装铁门难度较大,花四五百元安装电子防盗门更不可能。为此,陈智骏积极寻找既能防“插片”、“闯窃”等犯罪,而且价格低廉、安装方便的物防小设备。一次偶然的机会,小陈在一家装潢店内发现了“门搭扣”,售价仅10元,而且安装又方便、快捷。为了能让居民自觉接受,他紧紧依靠居委会党支部,在辖区内加大治安防范宣传力度,为了宣传安装门搭扣的好处,他连续13个晚上扑在里弄,走访于居民家中。同时,他又自己掏钱为长宁支路314弄和328弄内几户居民安装了门搭扣,经过使用,居民反映良好。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现在辖区内未装铁门户都安装了门搭扣,物防普及率达100%。“搭扣工程”在华阳地区初见成效,1998年以来没有再发生一起“夜插片”案件。“小小搭扣系深情,社区民警为百姓”。为此华三居委被评为1997年度市级安全小区,市公安局也把“搭扣工程”作为一项治安防范小工程进行了推广。

  陈智骏于1998年被上海市公安局评为“优秀社区民警”,并荣立三等功;同年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

  顾林凡1986年毕业于中国纺织大学纺织工程专业,分配进入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工作。他代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参加了上海市首届支援郊区基础教育讲师团,赴金山县新农中学任教。1987年返社,进入《上海服饰》编辑部正式从事图书及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他先后编辑、出版的图书、杂志计70余种,所责编的《服装结构设计——母型裁剪法》、《服装裁剪疑难解答150例》、《教你化妆》等书获得华东地区、上海市优秀图书奖等,所参与责编和复审的《上海服饰》杂志获得过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上海市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等。

  顾林凡担任社领导后,在管理上运用“定位”概念,对杂志进行读者定位、市场定位、内容定位、作者定位、价格定位、发行定位,等等。通过两年多时间的实践和努力,使《上海服饰》杂志的期发行量由创刊时的2万册于1995年达到了100多万册,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服饰时尚类杂志。他具备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运用改革手段,不断适时地对杂志进行革新或改版,使《上海服饰》杂志的经济效益自1994年以来每年以20%~80%的高速度递增,使杂志的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为出版社争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顾林凡曾先后荣获“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出版新人”、“首届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上海市文化新人”、“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等光荣称号。

  王励勤从小学起就在闸北区少体校参加乒乓球业余训练,于1991年底进入上海市乒乓球队,1994年入选国家乒乓球队,现为中国乒乓球国家队主力队员。

  王励勤热爱乒乓球事业,从一开始打球起就树立了为国争光、奋发向上的雄心壮志。在训练中,他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为了尽早实现自己的目标,他自我加压,每天训练课总是留下来继续加班加点训练。为了寻找球感,在墨绿色的球台上成百上千次地挥动着球拍。大运动量的训练使他不慎将手臂拉伤,伤稍好,又投入了紧张的训练。在国家队,王励勤在训练中吃大苦、流大汗是出了名的,大家戏称他为乒乓队的“王铁人”。

  王励勤有着良好的敬业精神,对乒乓球事业满怀执着追求。他曾被分派到德国一个中级俱乐部打球,当他看到在国外打球,影响自己水平提高和事业发展时,就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可观的收入,为了祖国的荣誉,为了乒乓球事业,提前三个月回到国家队。

  王励勤虚心好学,不仅向教练、队友学习,还向国外优秀选手学习。他珍惜每一堂训练课,每一场比赛,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赶超他们,成为世界一流选手。

  在八运会上,王励勤为上海代表团夺得一银二铜,在亚洲锦标赛上夺得三枚金牌,在亚运会上夺得两攻金牌,在世界乒乓球循环赛总决赛上一举勇夺男子单打、男子双打两枚金牌,目前他是国际乒联电脑排名世界前四名。

  张逸群是向明中学高三年级团总支书记。入校三年来,她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为社会公益事业尽了青年的一份爱心和责任。在老师及父母的教育下,张逸群感到: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应该将实现自身的价值与奉献社会结合起来。在服务他人的同时,张逸群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快乐。1997年,向明中学与“一大”会址纪念馆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网络”,由向明中学的学生担任义务讲解员。虽然她家住杨浦,距离“一大”会址较远,路上来回要三个小时,但每次讲解她总是准时到达。为了认真地做好宣讲,她一次又一次对照讲解的版面,注意讲解时的仪表仪容,学习老讲解员生动,准确的讲解技巧。她还把版面上的内容抄在纸上,贴在房间的四周,一遍又一遍地苦练。两年多来,在学习任务很重的情况下,张逸群能合理安排时间,利用双休日到“一大”会址做讲解工作。据初步统计,至今共接待了250多批近5000人次的参观者,她的讲解受到了参观者和纪念馆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通过志愿服务,张逸群加深了对党史的了解,激发了她入党的愿望。1998年,她参加了卢湾区教育局举办的高中学生党的理论学习班。

  作为一个年级的团总支书记,张逸群还积极带领团员们开展各种志愿服务,如为迎接八运会而组织的义务清洁淮海路活动,定期到社区打扫卫生,出黑板报,到敬老院为孤老服务,暑期到社区挂职锻炼等。她和同学到福利院进行服务时,了解到院方要开展“文明老人”的评选活动,需要一份评比表,张逸群主动接下了这个任务,并和同学们一起圆满地完成了这一任务。

  张逸群于1998年被授予“上海市优秀志愿者”的光荣称号,1999年她的事迹被评为卢湾区“精神文明十佳好事”。

  江伟庆1993年3月来沪在杨浦区浣沙废品加工场务工,1996年4月起任五角场镇世发废品回收加工场经理。在到五角场镇务工近两年多的时间中,他时时处处想到自己是一名员,要在社区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他看到本市人员逐渐增多,为减轻政府再就业的压力,帮助人员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他千方百计联系新的业务,增加就业人数。小小工场,一下子吸纳了20余名待业人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意也越来越难做,有的人想尽办法减少税额,更有甚者以身试法,投机取巧逃税漏税,但是江伟庆却说:“我是一名员,无论什么条件下,生意再难,效益再差,都应该以身作则。尽管自己上缴的税额对国家微不足道,但我宁愿亏自己,也不能让国家亏一分一厘。”几年来,他照章纳税,从没有提出要求减少税收,更没有逃漏一次税收,就连资金周转紧张时,甚至连自己生活都受影响时,也没有忘记纳税是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每年上缴国家税收8万元。

  江伟庆经济不富裕,但凡遇到周围的邻居碰到什么困难,江伟庆都乐意为他们排忧解难。在业务相当繁忙的情况下,他还主动配合居住地居委会的工作。他几次带领外来务工人员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社区各种卫生整治劳动,维护环境卫生。1996年初,世界路临房居委正处在筹备阶段,由于办公经费有限,办公桌椅一时无法解决。他了解到这个情况后,马上从自己家里拖来了一只自用的长桌无偿供给居委使用。每当居委组织公益活动,如帮助特困家庭、帮助贫困地区,他都能带头捐出钱和物。尤其在1998年百年未遇抗洪救灾斗争中,他慷慨解囊带领全家捐出人民币1万多元。当人们给以赞扬时,他却平淡地说:“帮助灾区人民是我应尽的义务,数目不论多少,也表示了我的一份心意,希望能为灾区人民重建家园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他的一次次无偿的义务劳动、一次次的捐款,赢得居住地许多居民的众口称赞。

  1998年盛夏的一天午后,马俊峰去上海宝钢水库游泳,忽然传来“快来救人啊”的求救声。马俊峰和几个年轻人迅速跃入水中,奋力朝落水者的方位游去,经过好一阵的摸索,才把心脏已经停止跳动的少年救了上来,但最近的医院离此地也有20分钟的路程,送去抢救肯定来不及了。马俊峰独自一人一次次地俯下身去,抱起男孩的头部,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几分钟过去了,男孩却豪无起色,人群中有人叹气了,但他仍毫不泄气。突然,男孩把满是泥沙、淤血的肺液一下子都喷到了马俊峰的脸上、身上、嘴里,气味难闻,粘稠恶心。他顾不上擦,更加尽力地吸气、呼气。众人都感动了,一齐为他加油。男孩得救了!然而马俊峰在做了好事后,毫不声张,直到被救者父母千方百计找到他时,学校、同学才知道这生死线上感人的事迹。

  在班级中,马俊峰也一直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十分注意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图书馆常常留下他勤奋自学的身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习上名列前茅的马俊峰多次获得学校一等奖学金。生活中的他,谦虚而又坦诚,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使他成为大家信赖的好同学、好朋友。

  为配合学校素质教育的推进,让更多的学生在校外学本领、长见识,江伟鸣带领年轻的同行不断开发软件,推出新的项目: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红领巾点子公司”;有与老干部局联合举办的“鹤发童心庆六一”老少干部联欢会;有关于男孩形象设计的讨论会;有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中学校园歌曲创作演唱比赛”;有让小学低年级学生快乐安全渡过课间十分钟的“十分钟创造游戏活动”;以及每年都有变化的少年宫传统活动,如“闪光的足迹”十岁生日庆祝活动、敬礼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儿童团入队宣誓仪式、我爱卢湾一日考察活动、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儿童团入队宣誓仪式等,使少年宫真正成为少先队员欢乐的活动之家。

  在工作中,江伟鸣十分注重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通过举办专题讲座、设立旋转舞台、制定辅导员技能争章制、评选最受欢迎的辅导员、举行队活动方案设计评比等活动,进行辅导员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开设了雏鹰假日小队组建方法、奖章活动与素质教育、少先队小家务建设、如何指导开展创新活动等讲座,对新上岗的辅导员进行少先队工作基本操作法和规范的工作程序等工作指导。她还积极组织参与市少工委的活动并力求展示卢湾少先队的形象。经过挖掘、推荐,有两名队员获“市十佳少年”称号,一名儿童团员获“市十二佳苗苗小能手”称号。

  江伟鸣1992年荣获“上海市优秀少先队辅导”称号,1998年荣获“上海市少先队优秀工作者”和“上海市优秀校外教育工作者”称号。

  近两年,全市广大基层团组织以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市第十一次团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和“示范群体建设”的总体思路,积极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相协调,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相一致,与青年要求和发展相适应的共青团工作新格局。各级团组织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全面深化“争红旗、创特色”活动,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青年成长进步、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方法、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

  为进一步贯彻“抓基层、抓基础、抓落实”的工作方针,加强以团支部为基础,以基层团委为主导的团的基层建设,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根据团中央开展争创“五四红旗团委”的工作要求,团市委在去年年底评选了“上海市红旗团组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上海市红旗团组织标兵”的评选活动。经团市委进一步审核、检查,并征得同级党组织同意,团市委决定,授予长宁区华阳街道团工委等20家团组织“上海市红旗团组织标兵”称号。

  团市委号召全市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要以他们为榜样,进一步以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上海共青团工作跨世纪发展实施纲要》和《上海市共青团1999~2000年组织工作实施计划》,按照“四个有利于”的原则,紧紧围绕本系统、本地区、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充分依靠党建带团建,以改革的思路和发展的观点,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始终坚持“活动与建设并举”的工作原则,发挥团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活动优势,不断加强和改进团的自身建设,团结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上海共青团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将共青团各项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而努力奋斗!

上海金山区 Copyright © Copyright www.shjs.cc Rights Reserved.
共青团上海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