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文化惠民办实事 文体中心获殊荣
近年来,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近年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拓展服务方式,创新服务载体,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形成了具有朱泾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进一步加强了基层特别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让文化之根深入基层,浸润乡土。
近日,朱泾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从全国众多基层文化服务中心中脱颖而出,荣获“第六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该项评选活动由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联合开展。全国共评选出414家先进集体,上海获此荣誉的共12家,朱泾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是全市唯一一家获此荣誉的文体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朱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内设多功能文化厅、图书馆、健身房、东方信息苑、多媒体远程教育室、舞蹈房、书画室、创作室等。活动中心坚持365天日夜开放,做到天天有歌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展演,是社区百姓的“文化乐园”。
图书馆藏书共4.9万册,订阅报刊133种,内设读书阅览室、少儿读书阅览室、一卡通借阅、新书介绍专栏等项目,坚持每周开放72小时,为读者提供便民服务箱、应急药箱、寄存箱、失物招领处等个性化便捷服务。2011年来,图书馆共借阅图书17.7万册,读者流动人次达到29.4万次,办理一卡通1970张,推荐新书介绍37期430册。朱泾图书馆被评为上海市特级图书馆。
几年来,朱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致力文化团队建设,先后组建了花灯队、健身队、舞蹈队、合唱队、创作组、书画组等不同类型的文艺团队25支,延请上海市文联、上海东方社区文化指导中心专业老师举办培训和讲座,对文艺团队进行对口轮训。积极开展“朱泾市民文化大课堂”活动,邀请马莉莉、刘家祯、秦来来等国家一级演员、文化名人作讲课,提升市民的文化艺术素养。近三年,共组织开展文艺配送50多场次,受益观众1.5万人次,举办各类培训讲座55期,轮训文艺队员1.8万人次,文艺演出149场次、数码电影100多场,15万人次群众直接受益。朱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先后被评为上海市特级、示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近年来,朱泾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以打造“十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为目标,深化“镇、社区、农村”文化网络。目前,村村建有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数字电影和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站点。居民区三室两点全部建成和覆盖。全镇城乡共有68个健身点(苑),安装健身器材750件;体育场地面积112万平方米,城乡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同时,积极开展了“文化三下乡”、“社区文化日”、“市民文化节”、“美丽乡村、百姓花灯”、“传统文化进茶馆、农村、社区”等活动,把文化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提供了便捷、优质的文化服务,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2011-2014年各类文艺演出598场次,演员26143人次,观众422668人次;展览 67场;数字电影650场;创作各类文艺作品260多件。文体中心连续两届获评上海市民文化节优秀组织奖。
“送文化下乡”,毕竟不能天天“送”。今天的农民已不满足于只做文化体育活动的旁观者,他们更想做文化的参与者。从2008年起,朱泾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组织社区内的每一个居委会结对一个村,并精挑细选20名“文化指导员”,走进农村,开展了“千宅万户种文化”活动。全面指导和带动11个村在建立完善文化阵地、组建农村文化团队的基础上,让更多农民主动参与进来成为主角,经常性地开展各类小型、多样、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让文化在朱泾农村大地上扎根、常青。
经过几年的培育,涌现了农民说唱队、马灯队、土布时装队、花灯队、健身队等50多支村、居文艺团队。如今,在朱泾城乡处处都能看见群众“自娱”且“娱人”的村、居文艺演出,呈现“村村有活动,宅宅有歌声,户户有笑声”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朱泾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从群众需要出发,利用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节等,积极开展“百姓建身团队千人展演”、“国学大家唱——传统文化在朱泾”、“朱泾花灯节”、“楼道文化节”、“上海文广民族乐团中秋音乐会”、“中秋韵?国学情?中国梦——中秋吟唱会”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文化活动,让文化与日常生活美妙互动,让朱泾百姓“自信、开心过日子”。
同时,扎实推进“一镇一品”、“一居一品”、“一村一品”、“一校一品”特色文化创建活动,努力打造以农禅、花灯、书法、越调词、农民画为内容的“一禅、一灯、一书、一词、一画”朱泾特色文化品牌。“朱泾花灯会”被列为上海市非遗项目。大型民俗风情剧《朱泾花灯的传说》荣获第十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群文活动优秀项目奖,先后应邀赴长宁、江苏展演,并列入上海市台办对台文化交流项目,提升了朱泾文化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经济日报记者李治国 通讯员汝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