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大爱辐射关爱 金山廊下中学五年成功蜕变
新华网上海10月25日电(孔亮)地处上海金山区廊下镇中心的廊下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也是金山区引以为傲的一张教育名片,不仅拥有国家级学校少年宫、上海市优质学校等诸多荣誉,就连著名的伊顿公学也曾慕名拜访。
熟悉廊下中学的廊下百姓都知道,这所拥有50年历史的学校曾一度是跌入低谷一所学校。据学校一位老教师回忆:“学生一毕业就骂学校,我们老师也抬不起头来。”为改变这种状况,管理者曾引进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可都“水土不服”收效甚微。
那么地处远郊金山的廊下中学是如何完成蜕变的?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模式适合农村学校?日前,新华网“家门口的好学校·上海中小学校长教育访谈”走进上海市廊下中学。
走进廊下中学,抬头便可看见一座旋转的正方体,每个角度看都是剪纸式样的“爱廊园”三个字——这是全体师生对自己学校的爱称。廊下中学校长张斯恒告诉新华网记者:“家门口的好学校,就是让家门口的老百姓满意。我的宝贝们给学校起了‘爱廊园’这个美丽的名字,实际上表达了他们对廊下中学这一座落于廊下的充满着大爱阳光的校园无比自豪之情。当一所学校成为了孩子的乐园的时候,它就是一个亲情的家园,高质量的校园,也是我们共同去精神追求的一种精神家园。”张斯恒口中的“宝贝”便是学生,而全体学生也亲切地称呼他们的校长叫“张爸”。
不仅是称呼上,漫步廊下中学,在教学楼旁挂着一幅“爱学生视生如子一生幸福,爱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大礼堂旁又挂着“思父母生养之恩情当汤汤若清源,报师长培育之爱心应汩汩似涌泉”,三步一成语五步一对联,学生们在校园路都被“爱”包围着。
10月8日上午,上海市廊下中学践行“大爱”校园文化五周年主题论坛活动在阶梯教室举行。5年前,张斯恒从市中心城区的建青实验学校调任远郊的廊下中学校长,“刚来的时候压力很大,不仅仅是学校正处在教学质量的低谷,教师们都不敢戴着校徽上街;还有就是教师与百姓们怀疑的目光——10年换了5任校长,我不是来农村镀金的,就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吧。而实际上我没有什么金可镀,也不认为我是外来的和尚,只是为了一份感恩……”张校长在第一次教工大会上,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为老师们开设了一堂“爱的课堂”——由年级组选定一个最沉闷的班级,由备课组选定了一篇最难上的课文。短短40分钟的课,却让廊下中学的老师们初尝了什么是爱的教育、什么是爱的课堂——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学生的无比关爱与信任!他请来了上海市特级教师来点评他的课——这是一堂充满着“大爱”的课堂。也许就从那天起,廊下中学才真正走上了一条充满着大爱的自主发展的艰辛之路。”
到底是什么大爱教育之路?用张斯恒校长的话来说就是:“把心捧出来,静下心来办教育;把手牵起来,沉下心来教学生!”“师生间都是一种亲如一家人的相亲相爱的这样一种感觉。实际上,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根本。”
五年来,正是“把心捧出来,把手牵起来”大爱文化,并具体落实于“爱的课堂”、“爱的教室”、“爱的论坛”、“爱的校园”的实施途径,让爱廊园的发展突飞猛进,名声鹊起,学校先后接待了来自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泰国、美国、英国、俄罗斯等数十个国家的教育代表团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参观团数十批,连赫赫有名的伊顿公学也慕名前来拜访。
金山剪纸历来享誉海内外,廊下中学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已经有了剪纸教学的萌芽,经过几代教师的努力,从2005年开始正式确立了剪纸特色教学。
张斯恒告诉记者,选择剪纸作为创新实验室的项目,是最有效地将传统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也是校园文化的有效传播途径,更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美传承。
为此,学校专门辟出了剪纸艺术大道:这条百米的大道,两排大树郁郁葱葱,12根外形酷似廊下民居“观音兜”风格的灯柱,展示了廊下中学学生创作的精美的剪纸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或形象夸张、或简洁优美,有的充满乡土气息,有的颇具时代感。在灯柱的背面还有中外游客参观剪纸艺术的图片。
此外,廊下中学还专门开设了200平方米的剪纸艺术展览馆,与传统剪纸的特殊色纸几乎吻合的中国红是这一中心的主色调,从地砖到天花板,从过道到休息室,从门帘到墙壁,乃至与整个学校建筑融为一体的“中国红”色调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
廊下中学剪纸及剪纸展览馆自创建以来已先后获得上海市中小学创新特色实验室、上海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金山区民族技艺特色培训项目、金山区学校少年宫联盟学校剪纸教育中心。
剪纸对学生有什么好处?剪纸教师杨金连告诉记者,曾有一位六年级的王同学,人很聪明因为贪玩成绩不理想,但孩子特别爱动手。于是便培养他剪纸,一年多的时间,王同学不仅在语数英等其他学科上的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他所创作的剪纸作品也非常出色,多次在学校、区级比赛中获得奖项。在2016年大学自主招生中,他凭借自己的实力,被优先录取。
除剪纸外,廊下中学在特色教育上还有一门看家活:打莲湘操,名气也很响。所谓打莲湘,是一种民间舞蹈,以其丰富的肢体语言、明快的音乐节奏,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幸福的祈盼及对丰收喜庆的情感,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而廊下中学的“莲湘操”是在廊下具有本土特色的打莲湘的基础上,结合“开发快乐体育”而创编的,也是学校课程建设中的一个特色内容,学校六年级开设莲湘课程,学生们人人都会打莲湘,每周大课间全校莲湘操和韵律操交替进行。
不仅如此,廊下中学还注重科技教育——上海市地震局和上海市气象局在学校里设立了金山监测点。学校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创建了《节气与气象观察与研究中心》,也被市教委命名为上海市中小学创新特色实验室。“我们充分依托这些社会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的空间。让我的宝贝,让我的学生,让我的孩子们,能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提升他们的科技素养。”引为骄傲的是,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去年的毕业生赢得了今年全国青少年创客大赛的一等奖。
廊下中学的“莲湘操”是在廊下具有本土特色的特色项目打莲湘的基础上,结合“开发快乐体育”创编的。严晓瑜 摄
教育的改革成果最终体现在教育质量的提升与百姓的满意度。五年来廊下中学的教学质量从原先垫底一跃成为农村学校的第一梯队。“而学校更重要的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让孩子懂得感恩,塑造孩子的人格。我最引以骄傲的事情是什么?这五年学校从来没有给毕业班的老师定任何的升学目标,但是老师们靠的是什么?靠的一种责任心,靠的对学生的爱,靠的对我们家乡百姓的一种爱。老师们深谙了教书育人的真谛,而我们的孩子也就在这样一种环境当中,他们感知到了一种使命,一种责任。”
廊下的年轻人也都自称是“张爸”的学生,因为廊下中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假期我们对外开放,欢迎外校的宝贝们来我们学校看看。比如学校的国家级少年宫,我们开设了人文类的、科技类的、思想品德类、社会活动类的、艺术体育类等三四十门的课程,自由选择。校园各种体育设施都是向社区免费开放的。”
如今的上海市廊下中学拥有众多头衔:国家级学校少年宫、上海市新优质学校、上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文明单位、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上海市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示范校、上海市红旗大队等多项国家级与市级荣誉。张斯恒告诉记者:“社区的孩子们,青年朋友们,老年朋友们来到我们的校园。他们最感触的就是天天来年年来,但是学校天天有变化,年年有变化。学校变得越来越美,学校的课程越来越多,学生的微笑越来越多。所以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家门口的、老百姓的学校。在这样一种和谐的氛围里,整个的社会也好,孩子们也好,对我们的学校他们就觉得这是一种真正的美丽的家园,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