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远郊小镇曾是中国防御日本的军事要塞如今是上海经济洼地

上海远郊小镇曾是中国防御日本的军事要塞如今是上海经济洼地

金山人文2017-10-08 6:3111480上海金山

  明朝初年,大明帝国面临东南海疆的倭寇之患。太祖皇帝朱元璋经营海疆的思路是近岸防御,所以在沿海战略要地修筑军事堡垒是大明帝国海防的主要办法。洪武时代,明帝国沿海要地建卫所,设战船,董以都司、巡视、副使等官,控制周密。

  朱元璋命信国公汤和巡视海防,在山东莱州至浙江沿海筑城五十九座,征兵戍守。明朝政府在沿海设置的军事要塞是以卫所制度为依托的,所以沿海据点一般以某某卫或某某所为名称。在浙江杭州湾北岸,曾经有一座卫城,名为金山卫,也是山东至浙江沿海五十九座要塞之一。

  金山卫之名至今沿用,是上海金山区政府所在之地。根据清光绪年间所修的《金山县志》卷十六记载,卫为重镇,建严城,置斥堠,所以防海也。作为军事据点,金山卫城的规模并不是很大,城周十二里三百步,高二丈八尺,其地处当时的松江府华亭县南境之筱馆镇,濒临杭州湾。

  筱馆镇又名小官镇,镇南有小官浦。宋元之际本是一条通海大河,高丽、日本、波斯、阿拉伯等国商船泊集于此,商贾云集,经济繁荣。明初,修筑卫城之时,其与孤悬在海塘外洋面上的大小金山相对,故名金山卫。

  依据明朝卫所编制制度,一般卫设左、右、中、前、后五所,也有不足五所或多过五所的,大抵五千六百人为卫,一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金山卫下设七个千户所:左所、右所、前所、后所、中所、中前所、中后所,额定总兵力13357人,正德年间额为11297人,相当于两卫的常员编制。

  起初,金山卫下辖的七个千户所都驻扎于卫城,后来,又调中千户所守御松江,分署府城,调中前千户所守御青村,分署青村镇;调中后千户所守御南汇,分署上海十九保。嘉靖年间,朝廷出于抗倭需要,又于浦东设川沙千户所。各千户所下又领有若干防堡墩台。

  据明正德年间的《金山卫志》卷一记载,金山卫下辖的墩台凡三十有五,森布沿海,起西南浙江乍浦千户所界,止东北太仓卫吴淞千户所界,绵亘几三百里,烽堠之严,殆前古所未及也。从这个记载可以看出,当时金山卫在海防体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金山卫在明初抗倭战争中曾起过重要作用,永乐十六年,大股倭寇自海上登陆围攻金山卫城,卫指挥同知侯端等分兵出城迎敌,倭寇主力自南门突入城内。危急中,金山卫指挥佥事施义率青村、南江两所援军赶来增援,而且乘着退潮时紧急开赴海滩,焚烧倭寇战船十余艘。战船被烧,倭寇大恐,只得退出城外。

  于是,倭寇只得北上犯境,贼舟而北,犯苏松郡,太仓、金山、海宁三卫下辖之吴淞江所、南汇咀所、青村所、乍浦所先后被倭寇攻破。如此惨败,令人震惊,自是浦东沿海二百余里,贼往来无虚日,如入无人之境。万幸的是,金山卫这个卫城始终坚屹不动。

  金山卫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远非一般卫所能相比。嘉靖三十二年(1553),明政府设副总兵于金山卫,辖沿海至镇江,与狼山副总兵水陆相应。驻扎于金山卫的副总兵其实是江南副总兵,权限相当大。

  嘉靖三十三年(1554)冬,明廷命南京兵部尚书张经总督东南军务,改派浙江参将俞大猷为南直隶副总兵,镇金山卫,,又征调各地官兵及广西狼兵赴苏松地区参战。不久,倭寇纠集三千余人猛攻金山卫,被俞大猷率部奋力击退,死伤甚众,于是放弃攻取金山卫,转而图谋进攻嘉兴。

  明初金山卫既为军镇,又是通海港埠,十分繁盛。明成化年间因重筑捍海塘,置闸海口,致海沙聚集,渐次淤浅,商贸日衰。嘉靖中,经倭寇数载,沿海乡镇一片萧条,百姓流移,饿殍遍野。到了清朝,金山卫的军事意义渐渐不复存在,雍正年间,改卫设县,金山卫变成了金山县。

上海金山区 Copyright © Copyright www.shjs.cc Rights Reserved.
上海远郊小镇曾是中国防御日本的军事要塞如今是上海经济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