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画:八亿人情感的画布

农民画:八亿人情感的画布

金山人文2017-10-25 14:4311030上海金山

  新华网浙江频道9月15日电(记者程云杰 战艳 柴骥程)一只长着艳丽羽毛的母鸡趴在筐里孵彩色的蛋,身旁的一棵树上开满五颜六色的花——这幅具有刺绣风格的农民画题为《孵蛋》,是97岁的上海金山农民阮四娣的新作。有外国收藏家问她为什么画彩色的鸡、彩色的蛋和彩色的树时,她回答说:“因为我觉得这样画好看。”

  浙江嘉兴市秀洲区文化馆美术部主任陈玉峰说:“农民画之所以受到青睐,是因为它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农民的喜怒哀乐,改变了一直以来在美术领域由专业画家代替农民‘说话’的局面。”

  在中国绘画史中,宫廷画、文人画和宗教绘画一直占据主流,历来被视为中国传统艺术的正宗。以农民画为代表的民间绘画在近半个世纪以来蓬勃发展,向世界生动展示了8亿中国农民的艺术情趣与精神生活。

  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期间举行的“全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建设成果展暨第二届秀洲·中国农民画艺术节”上,总计928幅作品参展,包括阮四娣在内的40位画家被评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优秀画家”。

  著名美术理论家程征认为,农民画自诞生以来一直充满了乌托邦式的浪漫主义色彩。20世纪50年代,中国各地农民都饱含建设家乡的激情。江苏邳县与河北束鹿等地的农民率先用锅灰水在墙上做画,把玉米画的又高又壮,直到挡住飞机的航线;而稻谷则堆的像小山,让丰收的人们在上面跳舞。

  这种将原始艺术的粗犷浪漫,民间艺术的朴拙自由,漫画的夸张与宣传画的直率融合在一起的绘画方式在当时迅速引起学院派艺术家的注意,并被官方定位为“优秀的群众文化活动”。文化部为此曾在全国命名66个“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随着外界因素的变化,农民画的传统绘画语言逐步变异。在本次展览会上,由陕西户县刘志德创作的《老书记》代表着经过学院派美术专家点拨后的农民画绘画。这种被称为“户县模式”的农民画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大量借鉴诸如留白这样中国传统国画的元素,画面色彩清丽,没有太多的变形和夸张,除题材是农民生活外,其表现形式已相当接近传统学院派画法。

  继“户县模式”之后是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的“金山模式”。这种绘画技巧由上海金山文化干部吴彤章开辟。他鼓励当地农民把刺绣、民间剪纸、灶壁和蓝印花布等古老艺术元素运用到绘画创作中,并大胆进行艺术夸张。“金山模式”使以阮四娣为代表的一批能绣善织的妇女画家名声鹊起。目前,金山农民画先后有300多幅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收藏。

  进入9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改变了中国农民的生活形态。为生存,他们把大量时间用在务工经商上。此外,在电视、电影、广播和互联网的冲击下,农民自身的休闲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这些都大大压缩了农民画家艺术创作的时间。

  有意思的是,农民对农民画日益疏离,但新的“有闲阶层”开始参与农民画的创作。1998年开始学习农民画创作的秀洲文化馆职员宋建芬从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但她喜欢到农村去写生,先后在国内获得两个农民画金奖。然而,这届艺术节农民画的很多评委表示,中国农民画已陷入一种停滞和困局。继“金山模式”之后,农民画再未出现更具新意的绘画语言,也没有出现知名画家。更令人忧虑的是,随着农民画在海外市场的走俏,“作坊化”生产模式开始引入部分农村,农民画进行批量生产,一幅画的收购价可以便宜到10块钱。

  陈玉峰认为,农民画是农民特有的艺术语言,能以夸张的方式抒发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艺术评论家认为,一个画派的发展总是植根于特定的历史环境。随着农民生活方式与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农民画创作群体的变化,农民画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完)

上海金山区 Copyright © Copyright www.shjs.cc Rights Reserved.
农民画:八亿人情感的画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