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下掘“金山

金山下掘“金山

金山人文2017-11-08 12:1110530上海金山

  云和县石塘镇这个村,守住青山绿水,摒弃消耗资源产业,大规模发展茶产业

  过去,村民日子苦,只有上山砍树换钱,如今他们依靠茶叶绿色经济,家家致富,同奔小康。村党支部书记叶春冬说:“我们住在金山下,大家伙真的从绿水青山中攫得了金山!”

  走进人口150户460余人的金山下村,映入眼帘的,除了成片的茶园外,就是整齐的楼房和干净宽敞的道路。但这样美好的生活,也就是最近二十年,尤其是近五年发生的变化。

  以前,金山下村没有什么经济作物, “看天吃饭”,收入微薄,大家住的也都是泥瓦房。叶春冬说,碰到雨天,村里的泥巴路根本没法走,台风天气很多人都为自己的屋顶担忧。

  穷则思变。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村民试图突破困境,寻找致富之路。当时浙西南兴起的香菇经济,为村里增收送来了希望。

  村民吴章隆至今仍清晰记得,当时种香菇效益好,一袋香菇最多可以挣1块多。村民们的发家致富热情,犹如久旱枯木遇上火星一下就被点燃了。

  家家户户种,房前屋后摆,后来逐渐从山坡发展到大田,处处是菇棚,户户见炊烟(烧火灭菌)。当时还没当村干部的叶春冬,还当起了香菇二道贩子,后来由于香菇实在太多,还从福建引进了一个投资客商,在村里建了3座大冷库,用于储存鲜香菇,反季节上市赚钱。香菇经济的红火,也让村民过上初步的富裕生活,很多家的房子就是那个时候建起来的。村民高益品说,新村就是大家种香菇攒下的钱,逐渐形成的。

  香菇是一个资源消耗型产业,刚开始村民自留山上的木材越来越少,后来从外地引进,但成本越来越高,市场销路也渐渐小了,香菇经济慢慢在这里降温,最后冷落,到如今已没有一户村民种植了。

  种茶叶,技术从哪里学?有没有人要?大多数村民在心里存有疑问。村民吴章武说,当时乡里提出打造“万亩茶园”的宏伟计划,但大家伙心里还是犯嘀咕。他清楚地记得,在2000年前后,乡里为了打消村民疑虑,鼓励大家种茶,组织全乡14个村的村民代表,乘坐10辆中巴车,浩浩荡荡地前往茶叶之乡松阳县新兴现场观摩。

  “到现场一看,大家都群情激动。”吴章武说,看到连片的良田里都种的是绿油油的茶树,种植大户现场给大家介绍,一亩茶园一年收益8000元至1万元,当时大家都傻了眼!

  思想解放了,不用再发动,村民干得热火朝天。从出去考察之后,金山下村民种植茶叶的积极性,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高益品至今还记得,当时全村群众在山上拓荒,最多时有七八十人上山,从天亮干到天黑;过去大家舍不得拿出来的平地好田,也陆续载上了茶苗,放眼望去,一片生机勃勃。

  茶叶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从几十亩,到上百亩,如今这个人口不多的村,已经发展到茶叶有1000多亩,每家有了“摇钱树”,逐户建了“绿色银行”。

  茶叶投产面积扩大,茶经济迅速发展,一些村民拿出积蓄,购买设备,走上茶叶加工、销售的路子。高益品说,他家就从2002年开始办起家庭茶叶加工作坊,从一两台小机器,慢慢发展,到如今已有小型加工设备8台、大型机械两台,年销售额超过300万。

  茶叶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茶叶加工厂也越来越多,但茶叶销路并没有问题。吴章隆说,每年春季特别是清明前后,本地茶叶根本不够加工,自己茶厂加工的茶叶,60%从外地购买,为此他经常早上开车,一路奔袭到温州泰顺甚至福建去抢购茶青。旺季时,他家一天能生产40多公斤干茶,最多一天就卖出4万多元的春茶!

  目前金山下村户均有茶叶6.7亩,有茶叶大小加工厂30多家,茶产业收入占到村民年平均收入的70%以上。

  从茶山上攫得“金山”的金山下村,有少部分村民转型外出开超市饭店,但大多数村民仍坚守在村里,即便有20多户村民在杭州、苏村、丽水等地购房置业。“因为,这是一个绿色产业、健康产业、富民产业!”叶春冬满怀憧憬地说,下步村里将鼓励大家发展民宿、农家乐,加快农旅融合发展,让全村人朝着更高水平的小康前进。

上海金山区 Copyright © Copyright www.shjs.cc Rights Reserved.
金山下掘“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