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蓝皮书》:上海人多选择新能源汽车为家庭首购车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今天上午共同发布《新能源汽车蓝皮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蓝皮书称,受益于相关政策的不断落实和新能源产品技术性能的不断成熟,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稳步上升,连续两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指数综合排名居第四位,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逐渐缩小。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16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分别达51.7万辆和50.7万辆,远超2015年整体水平。蓝皮书预测,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为75万辆,进口新能源汽车2万辆,综合看有望达到77万辆。
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指数有所提升,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逐渐缩小,但从分项指标看,只有新能源汽车显示竞争力排名第一,其他分项指标排名均不高,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根基并不十分牢固。在政策环境竞争力方面,虽然政策力度全球最大,但基础创新环境不足,应形成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同时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和共性技术攻关政策的扶持力度。在产业支撑力方面,我国虽然有较强的全产业链配套体系,但主要在国内市场配套,进入国际市场配套体系的较少,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同时,我国还需要在产业化服务平台、装备开发和制造能力以及企业前瞻性投入方面继续加强和提高。
蓝皮书对北京、上海、成都、武汉、石家庄和临沂新能源汽车用户及家庭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85%的上海新能源汽车是家庭首购车,显著高于其他城市,这与其所购车较大比例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有关。61%的北京新能源汽车是家庭首购车,原因是享有政策优惠,如较汽油车容易获得车牌。
家庭年收入方面,二、三线城市新能源汽车用户家庭年收入多低于20万元,如临沂用户占比约93%、石家庄占比90%、成都占比66%、武汉占比95%。即使在较高年收入的一线%的用户家庭年收入低于20万元,北京、上海中等家庭年收入约为16万元,可以看出有较大比例的新能源汽车用户家庭为中等收入水平。
2020年后补贴政策退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进入“后补贴时代”,如何与燃油汽车竞争?蓝皮书认为,由于电池成本昂贵、充电设施滞后,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依然处于弱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的进展,很大程度归功于国家的鼓励政策,否定补贴政策不客观。正确的做法是适时适度调整政策,逐步实现退坡,制定与能源、环保因素相关的长期鼓励政策,进一步完善推广工作的其他政策环境,将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向以市场导向为主的快速发展轨道上。
从治理大气环境考虑,应鼓励低电耗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要防止片面强调长续驶里程而不顾能耗的倾向。电力供应能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应提倡与鼓励新能源汽车夜间充电,采用分时段电价。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认为,安全决定着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成败。现在出现的火灾问题比较多,所幸还没有集体伤亡,但若不加重视,终会酿成大祸。电池比能量越高,发生火灾时的危险性越大,尤其应对在客车上使用的高比能量电池更加谨慎。针对这种情况,政府要完善安全标准体系和严格认证检测体系。在安全问题面前,新能源客车的发展必须要让位于安全。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资深专家黄永和指出,应综合研究新能源汽车的社会成本、检测必要性,设定一套新能源汽车专属年检标准和流程。年检制度的意义在于车辆的安全保障,还有助于二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形成。年检记录、维修记录、行驶里程等参数,均能为二手车交易以及最终的报废处理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