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淞沪会战
至10月中旬,淞沪会战在中国军队的英勇坚持下,已延续两个月,日军虽增援至6个师,兵力达20万人,且在武器装备上占有很大优势,但仍未能获得决定性胜利。10月20日,日军参谋部决定抽调第六师、第十八师、第一一四师、国崎支队、独立山炮第二团、野战重炮兵第六旅和第一、第二后备步兵团,组成第十集团军,柳川平助中将为司令官,与海军协同,在杭州湾北岸登陆,以协助上海派遣军作战。同日,日军还从华北抽调第十六师等部编入上海派遣军的战斗序列。至此,进犯淞沪地区的日军已达两个集团军9个师,近30万人。
11月5日拂晓,日军先以舰炮对金山卫附近中国军队阵地轰击数小时,然后第十集团军第一梯队登陆部队在航空兵火力掩护下登陆。国民政府原在这里部署了防御部队,后因上海战事紧急,将部队调往上海,沿海岸担任警戒的两个连,无力阻挡日军的进攻,日军登陆成功。5日上午,登陆日军已有3000余人。中国战区指挥官急调第六十二师、独立第四十五旅及新到枫泾之第七十九师前往阻击,并令在青浦之第六十七军推进至松江。但部队联络困难,行动迟缓,未能如期实施反击。日军乘机突击,后续部队源源上陆。
日军登陆成功后,即以第十八师一部向沪杭铁路前进,第六师和第十八师主力向松江进攻,当晚进抵金山县城、松隐镇、亭林镇一线。防御松江地区的第六十二师、第一〇七师、第一〇八师、第二十六师、第七十九师固守黄浦江各主要渡口,阻敌渡江。8日拂晓,日军第十集团军主力渡过黄浦江,与中国军队第一〇八师激战,9日占领松江城,对上海地区的中国守军从侧后构成严重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军队本应果断撤出上海,向第二防线转移。当时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军委会第一部作战组长刘斐及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陈诚等人,都曾就此向蒋介石提出正确的建议,蒋介石也采纳了这个意见,并对前线下达了向吴福线转移的命令。但下令后的第二天,蒋又突然召开紧急会议,幡然变计,说现正在召开九国公约会议,只要我军继续在上海顶下去,九国公约国家将会主持正义,制裁日本,结束中日战争。因此,他要收回撤退命令,让各部队仍回原阵地死守数日。这一决定使守军失去主动转移的有利时机,直至阵脚开始混乱,第三战区指挥部才于8日夜命令各部队向吴福国防线日,守军开始全线撤退。右翼作战军第九、第十五两集团军开始沿
为掩护上海守军顺利撤退,第六十七军在松江顽强阻击由金山卫登陆的日军深入。11月6日至8日,该军在松江县城与日军展开激战,击退敌多次进攻,完成了“死守三日”的任务。在向昆山突围中,军长吴克仁壮烈牺牲。
在淞沪会战中,中国海军与日本海军在长江展开战斗。8月16日晚,江阴区江防司令部派出102号快艇,自江阴经内河潜至上海黄浦江,进至距日军旗舰“出云”号300米处,向该舰施放两枚鱼雷,均命中爆炸,使日军旗舰遭受重创。中国快艇在返航中被敌击沉,官兵泅水离艇。8月
阻止日舰溯江上驶。同时,抽调“通济”、“大同”、“自强”、“德胜”、“威胜”、“辰宇”、“宿字”等舰艇,以及国营招商局和各船公司征集的轮船23艘,合计35艘,下沉堵塞航道。随后,又征用民船、盐船一批陆续下沉,填补道空隙,并在江阴一段分布水雷。8月下旬,中国海军为保卫首都,派“平海”、“宁海”、“应瑞”、“逸仙”等舰开往江阴封锁线,协同其他舰艇实施防卫,并与来袭的日本飞机进行了频繁战斗。至11月下旬,共击落日本飞机7架,重伤日本军舰两艘。中国舰艇损失惨重,大部被炸沉或炸伤。11月13日日军占领上海后,为了切断中国军队主力的退路,并策应第十集团军登陆,将从华北调来之日军第十六师在白茆口、浒浦口附近登陆,向常熟进攻;上海派遣军除以两个师担任上海及后方要点的警卫外,集中7个师沿京沪铁路及其南北地区向吴福线进攻;在杭州登陆的日军第二梯队第一一四师于10日在金山卫登陆,向嘉兴方向进攻。担任江防的中国守军第四十师及第二十一集团军所属各师,与日军展开激战,掩护战区主力向吴福线日,日军分别攻占常熟、莫城镇,苏州亦同时失陷。第三战区为避免与敌决战,乃于是日夜命各部撤向锡澄线。这样,吴福线国防工事未来得及发挥作用即被日军占领。
日军统帅部曾规定华中方面军作战地域为苏州—嘉兴—线日其各部进抵该线后,并未停止前进,决定乘中国军队撤退混乱之机,继续向西追击。20日,日本华中方面军决定向南京追击。23日,日军开始向锡澄线发起进攻。蒋介石下令死守现有阵地,但溃退之势无法挽回,
25日无锡失陷。中国军队放弃锡澄线,一部沿京沪铁路向常州撤退,大部经宜兴往浙赣边境撤退。27日日军切断江阴、无锡公路,29日攻入常州。自锡澄线弃守后成为孤军的江阴要塞守备部队,从11月28日起受到日军围攻,与敌激战5日后,工事大部被摧毁,官兵伤亡甚多,遂向镇江方向突围。12月2日,江阴要塞失陷。11月9日,右翼作战军开始向乍平嘉国防线撤退,遭敌第六师、第十八师追击。与敌激战至14日,嘉善失守。19日,苏嘉线与沪杭线交会点嘉兴被日军攻陷,乍平嘉国防线日,蒋介石命令刚到达之
第七军向吴兴急进,加强吴兴、广德地区防御。11月24日拂晓,日军在30余架飞机掩护下,攻占吴兴,30日占领广德。12月初向宣城、芜湖进犯,主力北上进攻南京。此时,中国第七战区已经编成,刘湘为司令长官,即命第二十三集团军(川军6个师)支援第七军。随后,各路守军分别向西撤退。淞沪抗战自此结束。淞沪会战从1937年8月13日开始,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西撤,历时3个月。在上海周围这样一块地势平坦、河网交错的狭小地方,日军投入10个师团近30万人的兵力,动用军舰30余艘,飞机500余架,坦克300余辆。中国守军的兵力70余个师70万人之众,海军舰艇约40艘,空军飞机250架。在旷日持久的攻防战斗中,广大官兵在上海人民和全国同胞的大力支持下,同仇敌忾,斗志昂扬,以劣势装备和血肉之躯,冒着敌人现代化装备和陆、海、空联合作战的凶猛炮火,赴汤蹈火,奋力迎敌,谱写了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一曲悲壮的战歌。
日寇虽占领上海,却也付出4万人伤亡的惨重代价,被击落飞机达60架之多,守军英勇牺牲亦达二三十万。据李宗仁回忆:淞沪之战,简直是我们的血肉之躯来填敌人的火海。每小时的死伤辄以千计,牺牲的壮烈,在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上,鲜有前例。战争结束时,许多参战的师所剩官兵多者三四千人,少者仅二三千人,许多都是整营整连的牺牲。大量补充的新兵,还来不及登记名册,就永远长眠在淞沪战场,许多将领战死于敌人炮火之下,其中包括黄梅兴、蔡炳炎、杨杰、秦霖、庞家桢、官惠民、吴克仁、吴继光等10余名将军。
淞沪战场上硝烟散去的同时,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幻想宣告破灭,全国人民为之无比振奋,日军统帅部为之无比惊叹,全世界舆论自此对中国的抗战能力刮目相看。
淞沪会战给了敌人以有力的抵抗和相当的消耗,迟滞了日军的进攻,为工业的内迁赢得了时间。但是,把大量部队集中于上海这样一个敌人完全掌握了制空权、制海权的沿海地区,企图与敌决战,并且单靠拼消耗,拖时间,幻想在国际干涉下解决中日战争,这是不合乎实际情况的。未防止日军在杭州湾登陆,造成日军对上海守军的包围,也是战略上的严重失
误。会战后期的慌忙后撤,更给以后保卫首都南京的作战造成直接的不利影响。对于这次会战战略指导上的失误,许多将领都有所认识和不满,陈诚即认为:“这次战略受政治的影响极大,乃是国家的不幸。”